4月22日,2025空间技术和平利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(IPSPACE 2025)筹备会在北京举行。这项研讨会是以科学家为主导的年度国际空间盛会,自2018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。今年的会议将于12月9日至11日在海南举办。22日,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时,IPSPACE执行主席、国际和平联盟(太空)执行主席王天怡说,如今,空间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“无人不用、人人用”。
“比如说我们用的手机、银行信用卡、电视(都有应用)。有一句话叫空间技术‘无人不用、人人用’。(例如)人类用于健康(领域)的心电图、CT,包括达芬奇(机器人)手臂等,86%的技术是来自于70年前的空间中宇航员的技术。将来还有一批技术要用于人体(医学)。
第二,空间技术用宇宙的健康,‘离地三尺就是空间’,包括低空、航空、深空的运输,(探讨)怎样能够使宇宙更加健康,包括气候变化。所以美国宇航员、科学家和中国的企业家、科学家,欧洲各界都形成共识,在这个方面要推动空间技术用于‘大健康’,包括人体健康和气候健康。”
此外,王天怡认为,在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背景下,应充分发挥民间渠道平台的作用。空间技术和平利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将聚焦“科学、科创、科普”,架起中、美、欧交流与合作的桥梁。
“当前国际形势多变,非常需要中国、美国、欧洲交流,在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够合作。所以在过去七届会议的过程中,有来自96个国家的1200名院士的交流,也包括来自39个国家500多名宇航员的交流,也包括来自美国、欧洲的政界人士都参与了交流。特别在目前形势下,通过交流,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对话的平台、建立一个科学家、企业家和政界人士的桥梁。”